思考……
當又有戶外活動區域被管制,而許多人拍手叫好的時候…
“申請”這個行為,真的是決定民眾在該區域行為素質的因素嗎?
還是又一次凸顯了,我們在環境教育、戶外教育、道德教育上的不足…但又一次被忽視?
而當政府確選擇用“不治標”也“不治本”的管制➡️(只是降低方便度,藉此降低人數來達到大數據降低的方式),以表明有管理。
拍手叫好的理由是?
1、比較少人競爭該區域使用,就是比較爽。(即使不能提升使用者素質。)
2、反正有管就是好。
3、政府有管制才代表有做事。
4、大家都不能進去,就是對自然的保護。
民主政治的缺點是,政府作為容易趨向討好民眾心態。
不過要讓大家從這麽多年的文化和社會形態中養成的習慣被管制心理,轉變到重視個人行為責任與教育,再進而推動政府在此重視著手,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
管制是一種手段,該有明確的原因、針對問題點,並且必須兼顧合理性和對於活動的長期發展。這可能會因為場域和對象不同,找到不同的平衡方式。如果只是為了管制而管制,我個人是覺得不應該鼓勵啦。
#圖文不符系列
#只是想請大家思考非戰